默,秦昭给景黎夹了点菜,平静道:“好好一个中秋佳节,聊这些做什么?快吃饭。”
几人没再谈论这个话题。
陈彦安和方天应先前就是同窗,两人插科打诨,聊起天来气氛轻松愉快。
一顿饭吃得热热闹闹,吃完后方天应还意犹未尽,说知道庙会上有猜灯谜的,要拉着秦昭和景黎去逛逛。
景黎那个不长心眼的险些又要跟着去了,被秦昭拽着衣领拉回来。
秦昭平静道:“不必了,我们自己去就好。”
方天应还没听懂秦昭话中的深意,倒是陈彦安反应过来了,朝秦昭悻悻一笑,把方天应到一边:“走走走,你我那脑子猜什么灯谜,陪我去酒馆喝个桂花酿,往日可没这机会!”
“不是,我为什么要和你——”方天应话还没说完,就被陈彦安连拖带拽拉走了。
景黎茫然地看着那两人的背影,唤道:“哎,你们怎么——”
他的话音戛然而止。
秦昭抬手在景黎耳垂上轻轻捏了下,低声问:“怎么,还想跟着去?”
景黎:“……”
可能是今天完成了自己的计划,景黎现在心情很好,一时有点得意忘形,竟没注意到秦昭的态度。
但哪怕反应再迟钝,此刻他也听出了秦昭话里的危险意味。
景黎怂巴巴地摇头,又朝他讨好地笑了笑:“不想,我想和你在一起。”
秦昭:“嘴甜。”
“不过……”景黎回头看向陈彦安和方天应离开的方向,小声道,“我也想尝尝桂花酿……”
秦昭:“……”
秦昭叹了口气:“一会儿给你买。”
馋鱼。
秦昭带着景黎走在挂满花灯的长街上,见路边有卖糖果糕点的,便停下来买点。
他刚付了钱,却听见身后有起哄声传来。
回头一看,景黎手里握着一支桂花,神情有点发愣。
中秋佳节时,许多待字闺中的女子也会上街来游玩。这个时代男女民风较为开放,若女子在街上看中了谁,便将花枝抛到对方手上,是为示爱之意。
景黎听过这种传闻,但真正遇到还是头一次。
他看着面前那几位女子,有些手忙脚乱。
“我、我不是——”
一只手从旁边伸出来,接过那条花枝,温文有礼地递了回去:“他是我夫郎,姑娘误会了。”
说完,也不理会那女子是何反应,将糖果塞给景黎,牵起他的手头也不回地往前走。
只是片刻没盯着他,又险些惹了事。
秦昭在心中叹息。
可只打发了那几位女子还不够,今晚街上行人众多,一路走来,落在他二人身上的视线只多不少。
秦昭终于忍无可忍,去街边买了个小锦鲤面具,罩住了景黎大半张脸。
那面具上的锦鲤绘得不如景黎原身万分之一可爱,不过聊胜于无。
秦昭道:“戴好,不许摘下来。”
景黎被他气得说不出话。
明明这一路上,看秦昭的人比他更多,这人凭什么吃飞醋?
秦昭近来气色比往常好了很多,脸上那点病气消退后,更衬得那张脸俊美万分。走在这街上,不知吸引了多少目光。
景黎毫不退让,立刻从摊位上挑出一个狐狸面具,戴在秦昭脸上。
那面具做得很大,带上后只能看见秦昭精巧的下颚线和两片薄薄的唇瓣。
景黎满意地点点头:“你这样好看。”
秦昭对此却颇为无奈:“可为什么我要戴狐狸?”
“狐狸最适合你呀。”
景黎抱着一袋糖果美滋滋地吃着,忽然看见不远处的东西,眼前一亮:“那是不是就是猜灯谜的地方,快来!”
街尾有一株高高的月桂树,树下挂着十数个花灯,每一盏花灯下都有数张红色纸条,写着相应的灯谜。
若有人想猜谜,便将那纸条摘下,在红纸的空白处写出谜底。
每个纸条上的灯谜不同,对应一个答案,不会有重复,也无法作弊。
月桂树下已经围了不少读书人,秦昭甚至在那里面看见了好几位今天诗会上的熟人。
一名摊贩坐在桂树前,大声吆喝:“三个铜板入场猜灯谜,猜中三个赠许愿红绸一条,猜中五个赠花灯一个,猜中十个退铜板,赠桂花酿一瓶!”
景黎眼睛都看直了。